-
<正>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清、听得懂、读得透的语言文字,《行政法学研究》编辑部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策划,致力于全面宣传、系统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治篇章的深刻内涵。首推的十篇笔谈文章的十位作者主要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著名高校。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研究所长,或在思想体系上纲举目张,或在具体问题上鞭辟入里,力求紧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法治篇章内容,用简洁朴实易懂的笔谈语调写出时代问题、写出观点格局、写出思想方略。
2023年02期 No.138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雪樵;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专章来论述法治建设,首次在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提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并唯一提及公益诉讼这项具体司法制度,即要求“完善公益诉讼制度”。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第一次设立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公益诉讼制度真正通过司法实践发挥重要作用,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而且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2017年7月1日,新修《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2023年02期 No.13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叶必丰;
<正>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新时代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十年来的伟大成就时指出,我们“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在描绘未来前景时强调要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中央统筹与地方负责相结合。那么,这一原则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基本内涵和任务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法律意义?一、我国区域治理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023年02期 No.138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湛中乐;
<正>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我国过去十年依法治国取得的重要成就,也为未来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擘画了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民法典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 ~(1)。学界对行政法法典化的必要性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到,
2023年02期 No.13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黄永维;
<正>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建设法治政府,一方面离不开政府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外在保障机制作用。行政诉讼是党在司法领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现依法执政的重要途径,是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稳压阀、体温计、晴雨表。党的十八大以来,
2023年02期 No.138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5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杨解君;
<正>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双碳”工作的指示精神自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这一“双碳”目标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与行动来积极履行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形成了以中共中央、
2023年02期 No.13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下载次数:8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 ]